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

关于富士康的几点

1.富士康群体自杀的称呼上,请别用第十跳,第十一跳称呼。这样会让人觉得他们生前是个数字,死了还是个数字。每个人都有尊严,都有自己的名字,请用名字称呼每一次自杀。
2.血汗工厂问题上,我不清楚,不发表意见。但是吊诡的是,如果只有富士康是血汗工厂,那么员工大可以辞职,死了挣再多钱也没意义。(不排除无法辞职强制劳动的可能,但是从现有资料中没有发现)如果全深圳都是血汗工厂,别的工厂又没有那么高的自杀率。所以一个推测性的结论是,富士康连续自杀问题和血汗工厂无关。(注意这不是对"富士康是否是血汗工厂"的结论)
3.是否限制最高工作时间?其实富士康应该严格限制的。从单位成本的劳动力价格来说,加班的劳动力价格比正常雇用高。因此通常只有"同一个人能产生较高的劳动生产力"的情况下,才考虑持续的加班。例如,两个程序员比一个程序员平均效率更低,因此软件界更倾向于加班。富士康的生产通常是无差别的,加班又支付加班工资。因此加班实际上是在高价购入劳动力,这是不合算的。如果富士康有意持续加班,我们只能解读为加班工资(通常1.5倍小时工资)比正常工资成本更低,原因未知。
4.企业是否需要对非劳动所致的自杀负责,显然是否定的。假定有个小公司,老板一人,员工一人,每天过来干点活,大家相处的很好。有天这个人非因劳动的原因自杀了(例如和家人吵架,在家里跳楼),老板被人拉住要赔偿,公司要负责?这个太荒谬了。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国有大工厂时代,让企业负责员工的方方面面显然不可能。
5.企业对于自己场所的管理。无论是生产用的场地,或是无偿(其实是以工作为代价)提供给员工居住的宿舍,都属于企业的场所。对于这些场所,企业有保障在场所内人(包括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以富士康的情况来说,就是,富士康是否尽努力的去阻止员工在场所内自杀。如果富士康没有尽力(当然,实情我不知道),就是有责任的。
6.员工心理是否是个劳动问题。这个问题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劳动会极大的改变员工的心理,然而心理又不仅和劳动有关。这个请立法解决。
7.媒体管控问题。虽然我反对通常意义上的媒体管控,但是我赞同在这个问题上的媒体控制。对于富士康的报道显然会加重富士康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继续跳楼。具体请查询自杀模仿。

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

在中国投资合法么

    无论是法律规定上,还是现行现状,中国都允许私人进行投资。然而我们得反过来问,在中国投资合法么?
    首先是一个罪名,叫做非法集资。我引述非法集资的几个特点,大家看一下。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二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三是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
    在这个罪的认定中,二和四是句废话。没有承诺付息,傻子才投资,而投资总归是以合法的面貌出现的。关键是一三两条,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和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诚然,投资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和批准,出问题的概率会小一些,然而这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政府针对集资领域,真正应当打击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地,以投资为手段,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那个叫诈骗。非法集资罪名的存在,使得资本无法自由流动。有多余资本的人想投资到一个被看好的项目上,他们不能绕过有关部门,否则这个项目就满足了“未经批准”和“不特定对象”两个条件。这样,就限制投资只能由少数几个人进行,或者投资到有关部门认定的项目上。
    这条法律实际增大了风险投资的风险,或者说抑制了有活力的小公司成长的速度。通常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是,向公众(以美国法律为例,一个子基金不超过499人,原因是超过500人持股就要出现在财报上)吸收存款(这帮人的资产往往不是很庞大,但是远远超过普通家庭),然后混合投资在数个到数百个不同的项目和公司上。其中大部分的项目都失败了,但是成功的项目往往会获得数十倍到数百倍的收益。(以Google为例,我记得最夸张的投资回报是1500-3000倍。忘记是在天使阶段还是VC阶段出现的)这样,一个子基金往往会获得稳健的,高额的回报,同时还会催生出各种新兴公司。例如雅虎,例如Google。然而我们反观整个投资过程,发现他正好满足“非特定对象”的特征。那么有关部门不批准,这些小公司怎么办?这无疑是政府在主导投资。
    在中国,变通的方法不是没有,一个子基金,由几个人(具体几个也不知道,只能去问有关部门,反正一个人应该是安全的)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因为资本总量的限制)。成功就是成功了,失败就完蛋了。如我上文所说,这提高了风险投资的风险。
    第二个是我国关于房地产的一个规定。凡是新房购买五年内出售的,要征收一定的税。这个规定的目地是打击炒作房地产。实际上这个规定推论其理论依据本身就是荒谬的。炒作房地产,是将资本投入到某个对象上,获得该对象的某种权力,并且等待权力价格上涨后售出,从而获得利润——这完全符合投资的特性。炒作房地产非法么?投资非法么?如果不认为投资非法,为何要打击呢?如果说房地产事关民生不能容忍投机,又为什么要通过市场流通和调节呢?
    诚然,炒作房地产会榨取社会财富,形成财富聚集效应。但是其本身应当不违法,为什么要打击呢?这点我倒是很认同我党当年接手上海后,对应棉花煤炭炒作的手段。通过大量的运入和抛售,降低价格,导致恶意投资的破产(当然这里排除讨论一些刑法打击的手段)。同样,对应房地产炒作的手段,应当均衡城乡发展,东西平衡。加大房屋建造投入和保证房建设和分配,降低房价。如果这些手段短期无法见效,政府能够做的事情,也应该是,认定房地产建造和投资(主要就是买卖)过程中,是否有联合垄断价格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反托拉斯)。
    从上文两个规定和政策来看,我们的执政者头脑中,还是将投机倒把作为一种罪来认定的。这种罪不分投资的大小多少,凡是以资本方式介入,获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润,并且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都属于犯罪。从政治层面上我们很好理解。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不存在着压迫和剥削。而投机倒把正是一种压迫和剥削的方式。然而尴尬的是,我们的经济却是以市场方式运行。以市场方式运行的市场就需要一个再分配机制,将民众手中的资本集中起来,投入生产领域——这正是投资。一个市场方式运行的经济配上一个计划方式运行的投资,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就产生了。正如一个企业家说的那样——赚钱的不让投,让投的不赚钱。游离资本在正常渠道内得不到宣泄,就会以各种奇怪的角度宣泄出来。例如投资股市,投资资源(浙江商人在山西的煤炭投资),投资房地产——并且统统出了问题。
    从更深层来说,我们的民众也认为,投资是一种原罪,其表现就是仇富(当然,仇富的原因不仅是投资,还有非法)。很难说政府和民众谁影响了谁,然而这种市场经济和计划投资分离的现状是不能持续的。持续的这种现象一定会催生各种问题,而且按下葫芦起了瓢,问题绵绵无期。

2010年5月22日星期六

成人的童话

    听故事不说话。
    从前,有家人家有十三个兄弟(兄弟比较多哦),老大老二在大城市打工,老三在小城市打工,老四到老十三在老家种地。大家日子过的还不错。
    有天,老大招待所有弟兄到家里做客,老二去了,看看,和自己日子过的差不多,喝杯茶跑了。老三看看,这日子比自己在小城市过的牛,想想也挺动心,不过自己日子也还可以,不想动,喝杯茶也跑了。老四到老十三一看,哇,比我们种地舒服多了。其中老四到老九动了念头,能不能也去城市里打工呢?
    于是老四到老九兄弟六个,就跑到城市里打工了,而且大家一窝蜂的跑到了老大老二所在的大城市。本来住两个人的城市这下住了八个人,房租物价立刻上涨,工资却连连下跌,大家怨声载道。
    老四脑子比较活,说,现在八个兄弟都堆在老大这里,那是比较麻烦。老三所在的小城市,地方更大,能不能分几个弟兄到老三那里去呢?那里物价比较低,工资却比较高,大家照样做工,东西运出来就好。
    想法很有创意,可惜,老三所在的小城市没那么多工厂,也没那么多工作。因为首先,老三所在的小城市运输不便,运不出这么多东西。更麻烦的是,工厂问银行贷款,却贷不到什么钱。
    兄弟几个一合计,老大老二说我们也挣了点钱了,干脆,我们出钱,你们去办工厂吧。我们算入股,回头给我们算点利息就好。另外再问老三借点钱开公司搞运输,运输问题也解决了。
    但是这个方法也行不通,老四到老九没钱,老大老二有钱,可是借给他们就算私自融资,搞不好要坐牢的。法定做法是老大老二存银行,但是银行借给谁多少钱是政策规定的,老三所在的城市还是贷不到这么多钱。老四没辙,去老三那里自己开工厂的念头就压下了。
    老大手里的钱没了去处,老大想想,这点钱放着也不是回事啊。那就干脆买房吧,反正这里这么多兄弟,不怕卖不出去。这一买地,房价就跟着上去了。老三也跟着买了点房。
    老四要结婚了,问老大买房,老大按当时房价卖给他,足足翻了三倍。老大很满意,老四很受伤,就到处骂老大。老大也挺火,我好意接待你们,你们跑过来弄的我赚不到钱还东西又贵,我好容易投资个房子你还骂我。所以也开始骂老四。
    骂归骂,老大还是得卖房子给老四,老二有房子,用不着。老四也没辙,为了保证耕地面积,政府限制盖新房,老四还是得问老大买房子。所以老四就问银行借钱,买下了老大的房子。银行本来不想借,国家说兄弟六个进城不容易,照顾照顾吧。
    一照顾不对了,房价直线上升。国家看看情况不对,准备调控房价。银行不干了,说前面老四没钱你说要照顾照顾,让我借了钱。现在你调控房价,房价一跌,老四就破产跑人了,你让我亏这么多钱不是回事吧。
    国家没办法,只能宣布,老大不许买了房高价卖给老五到老九,这叫投机倒把,要收5%的手续费。
    现在十三个兄弟里有十二个在抱怨。老大抱怨政府不让卖房,还要加收他手续费。老二抱怨工资低物价高,过去辛辛苦苦赚到的钱现在什么都干不了了。老三过的还是挺舒服。老四抱怨自己赚到的钱全交给房子。老五到老九抱怨自己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老十到老十三抱怨兄弟们都在打工自己还在种地。

--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专业程序员需要掌握的几种语言

    受到这篇文章(http://blog.youxu.info/fyi/21-days/ )的启发,我突然想起对我所会的和要学的语言做个分类。确定一下专业的程序员到底需要会多少种语言。
    1.系统类。只有C一个,必须学,而且需要在几个系统上编程就要学几次。学习系统类语言需要的是对系统结构和运行原理的了解,因此抽离系统的学习语法/抽象库/代码结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面对对象类。C#,Java等,推荐Java。构架方法优美大气,代码容易修改容易阅读,复用性好。然而做事上架梁叠屋,吃个馒头洗三遍手。可以学习构架方法,千万别学做事方法。
    3.一门快速的脚本语言。Python, Php, Perl, Bash,各有特色。实际上如果你有空可以统统学一遍,非常有好处。快速脚本语言的特色就是整合其他代码和已经存在的东西,快速的构建出一个可用的程序。
    4.一门语法抽象语言。目前只有Lisp和Scheme,推荐Scheme。这两种语言是在人工智能和符号推理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对理解“机器是如何思考的”很有帮助。注意这两种语言的本质就是有限图灵机。
    5.汇编。汇编语言种类太多,推荐80x86汇编。熟悉汇编语言对了解硬件和系统如何工作很有帮助,并且为查找系统内部(internal)的错误提供了便利。
    按照上面的分类,程序员最少要会五种语言,我假定是C/Java/Python/Scheme/Asm80x86。C++不要学,那个是万恶之源。那么下面列举了我推荐的一些书单,可以由浅而深的学习这些语言。
    1.入门,《21天学习C语言》《Dive Into Python》《80x86汇编基础教程》等等,这类书的目地是快速的教会是使用语言和语法。完成这个阶段的程序员可以找一些简单的题目做一下,但还不能独立完成普通程序的编写。
    2.简单,《Think In 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语言版)》《设计模式》。这个层面基本涉及了数据结构,设计模式和编程方法。完成这个阶段后,可以找几个实际项目玩一玩了。
    3.普通,《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Unix系统编程》《windows核心编程》《TCP-IP详解》《Effective C》。这个层面涉及了系统运作原理和细节。完成这个阶段就可以写一些系统工具了。
    4.阅读,《Python源码剖析》《深入浅出MFC》《Linux内核完全注释》。这个阶段注重阅读和积累各种代码经验。
    5.专家,《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MIT算法导论》《数值算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普通程序编写应当已经不成问题。这个阶段面对的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后,试图从数学上进行解决的过程。从此以上,就是数学的领域了。

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

小公司在IT上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很多同学现在自己开公司,或者有开公司的计划。公司都是由小做大的,万事开头难。小公司由于成本和规模的限制,IT上很多问题是不得已的。例如没有自己的网管,没有保密规定等等。然而注意以下几个低级错误,从IT从业人员角度来说,这些是绝不应当发生的低级错误。数数看您那里有几个?
    第一,无线不设密码,或使用WEP加密,或公开SSID。
    这是任何称职网管的第一禁忌。WEP,公开SSID,相当于弱无线网络。通过嗅探方法,别人很容易获得网络上传递的重要数据。不要以为谁会来关心你的数据,除非你有把握把公司里所有资料晒到网上也没问题,否则还是小心为妙,出问题再补救就太晚了。具体看前面有篇《无线网络安全问题》。
    第二,使用hub而非交换机。
    技术角度不说了,造成的问题和上文一样。这两个问题,只要请一个称职的网管当顾问,帮你进行一次规划就可以避免。惠而不费,何乐不为。
    第三,一个隔间只拉一根网线,或者只有一个电源头。
    兄弟,后期搞不好隔间会坐满的。就算没有,万一坏了呢?马上找人修理?起码两个隔间三个插座/网口。一个是方便损坏后替换,同时也方便新添电脑。
    第四,雇新手当网管,没有公司内服务器。
    相信我,找个靠谱的网管偶尔来几次,其他让行政接手,比找个新手当网管便宜又实用。你需要的是不会出问题,和出了问题能处理的人,而不是价格低廉却在发生问题时手足无措的菜鸟。
    同样,让每个员工自己发布共享文件,大家互相访问,打印机在需要的时候搬来搬去。这是最没有管理的公司做的事情。一旦员工多于三人,找台电脑做服务器。共享文件,处理打印,跑个论坛什么的,比扁平而混乱的管理强。
    第五,成批购买电脑。
    对于大公司而言,一次购买上百台电脑只是公司内的一小部分。如果这些电脑出问题,不会引发大的赔偿问题,也不会造成公司停摆。但是如果一个小公司一次购买同型号的电脑,或者从同一个供应商那里进货太多。那么万一出问题,不说固定资产损耗。公司停摆造成的损失也是惊人的。
    第六,弱邮件系统。
    如果公司邮箱在发送和接收时没有启用SSL或TLS,会导致员工在其他网络中接受邮件时内容泄密。如果使用webmail,也要注意全过程需要有SSL。最好的办法是让网管尝试嗅探攻击一次,如果拿不到内容,邮件供应商就是过关的。另外,即使电子邮件供应商过关,邮件在传递途中也可能泄密。因此对于极密级的东西,rar加密打包后发送,密码另行传递。
    第七,过份信任电子邮件效力。
    也许有人不知道,“电子邮件无法篡改”只在公司内被认可,拿着企业电子邮箱和其他公司或离职员工打官司是没有效力的。因此,如果需要无法篡改的内容,请用纸。
    第八,太短的员工密钥。
    如果您的系统很安全,然而员工设定的密码为1,这等于一个最不安全的系统。因此,强调员工密码的安全性,加上密码设定时弱密钥检查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第九,员工自己持有文档。
    文档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因此整理和保存文档是公司的责任。让行政部的人跟踪每一个应当保存的文档,不要在员工离职后打电话过去要人帮帮忙看看三年前什么什么文档是否还在。
    第十,不分机密级别。
    小公司对于机密的规定无法太严格。但除非所有人的机密级别一致,否则一旦区分普通员工和经理,起码将文档划分成涉密和非涉密。不要让普通员工接触涉密文档。
    第十一,过分神化IT。
    有些小公司过于追求现代化,上班用ERP和OA管理,销售用CRM管理,交流沟通走论坛化。何时采用IT系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过早追求IT化会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实行IT化是有成本的,仅在你需要的地方进行实施。
    第十二,有极密的内容,没有极密的渠道。
    回想一下,你们公司的报价是怎么传递给一线员工的?服务器密码呢?公司银行账户呢?对于最高机密的内容,没有合适的传递渠道是不行的。QQ,MSN之类的IM工具机会百分百的会导致泄密,对于嗅探和查看记录他们没有任何抵抗力。短信和电话也是不行的,虽然很困难,但是还是可以窃听的。电子邮件在附件中放一个加密的rar文件,并且提前约定密码,是个很好的方案。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无聊的测试

现在有很多智商测试,有一类题,上面有一些数字,让你填写下一个是几。然后现在题目越出越变态,其实这种问题根本不是在考察智商,而是在考察常识。不信?我出几个你做做看?
数列-0.2,-4,-18.8,-50,下一个是多少?
答案:-105.4
原因:这是表达式-1 * x^3 + 0.5 * x^2 + 1.7 * x - 1.4在x=1,2,3,4的值,x=5时为答案。
做死你吧?还有更变态的。
数列29879,29917,29927,29959下一个是多少?
答案:29989
原因:这是30000以内的最后几个质数,隔一个取一个。
晕了?这还不是最难的呢。
数列15, 46, 78, 71, 74, 44, 81,下一个是几?
答案:54
原因:这是python的random模块,在seed(100)时产生的1-100随机数序列。随机数本质上是一个大的S盒子,通过K*prev
mod N的产生余数序列。要求答案并不需要100,只需要最后一个数和KN。而通过上面的序列可以大致推算出一对正确的KN,任何满足上述算法的答案都是正确的。
够变态了吧。这可不是你智商不足,而是你知识不足。
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某人,假如Isaac Newton,或者Leonhard Euler,Bernhard
Riemann。他们能答出多少?也许第二个有希望――有些变态数学家真的能背出很多的质数。第一个――唔,考虑一下也有戏。第三个就算了吧,他们不是程序员。然而,他们远要比我们聪明。那些不知道三次方程概念,导致没法答第一题的,一定比答出来的笨么?那些不知道质数概念,导致答不出第二题的,真的就比答出来的笨么?那些不知道S盒概念,导致没法答第三题的,就一定比答不出的笨么?
这是一种偏见,你知道的越多,越聪明。

2010年5月4日星期二

杭州游行程记录

早上9点,在上海南站集合上动车,中午10:50就到了杭州城站火车站。上二楼打车,可以免排队坐到出租,到中山北路体育场路的旅馆。离浙报很近,我以前经常路过的。check
in休整后,11:40从旅馆出发前往西湖断桥残雪。
根据gmap,本来可以到武林广场东坐Y1到断桥的。不巧,过去的时候Y1正好改线。据说了断桥那里很堵,而且距离只有一公里多点,不算远,就干脆走过去算了。沿着白堤,顶着如织的游人,我们走到孤山路的楼外楼吃午饭。运气很好,六人的大桌预约的不多,我们不到10分钟就等到了座位。点了东坡肉,西湖莼菜汤,西湖醋鱼,响油鳝丝,白灼芥兰,片儿川等菜,大家基本吃饱。人均57左右,还不算太贵。下午14:15分出门,沿着北山路到苏堤接着逛。
我们找了一圈找不到手划的小船,只能上了一条人工划的大船。价钱是120一圈,上岛一小时。我们算算不划算,还是让他划一圈直接回去算了。回到苏堤继续走人,没碰到醉春亭的隐藏Boss大叔,倒是碰到了个拿着喇叭播"霓为衣兮凤为马"的家伙。苏堤都快赶上上海地铁三号线了,什么人都有,人才济济啊。绕过花港观渔,到雷峰塔看夕阳西下。注意5月1号前后杭州地区日落时间是18:30左右,而不是我查的洋泾浜网站给出的5:15,害老子在塔上白等。往前走两公里多,到四眼井那里的青年旅舍,有一家叫"江南驿"的旅舍,饭很赞。开始去的时候还碰到老板说东西卖光怕要没的吃,最后叫号,有个人实在顶不住走了,我们才排到位置。叫了酸菜土豆牛肉,油焖茄子,麻椒鸡等一堆菜,人均才三十出头。菜量不小,东西也不错,不过是自助的。
晚上宾馆还停了一次电,闹的我们兵荒马乱。被迫用笔记本调到最亮作为光源,洗了一次此生难忘的战斗澡。
第二天,我们7点起床吃饭,结果拖到8:40才上了Y5。沿着体育场路,曙光路和杨公堤开过去,一路风景很好。下车,正是昨天吃饭的地方。继续往山里走,就到了满觉陇和翁家山,一路风景很赞。过了翁家山就是下山路,下面是龙井茶园和龙井村,我们觉得没意思就没进去。路过双峰的时候,看到旁边的茶楼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小桥,风景幽雅。不过没进去,还是到的丁家埠吃的农家乐。东西很好吃,吃到翻过来,不过价钱也不便宜,一个人大概要50。
下午比较热,到2点多我们才慢慢出门,坐Y3到岳庙的KFC吃点甜品消暑,出门再坐K7到火车站旁边的上岛咖啡等火车。晚饭在火车站大厦的外婆家吃的晚餐,还是一贯的价格便宜量又足。不过恰逢五一,以前常在那里吃,从没看见那么可怕的火爆场面,排队等座就等了45分钟。上菜倒是很快,东西还是一样的不好不坏。
要点,去健行的记得带遮阳的帽子和一条小毛巾。小毛巾缠在手腕上,可以擦汗降温,不容易中暑。进山前要带一瓶水,自己喝,也可以倒一点在毛巾上散热。住的酒店不好要记得带牙刷,容易中暑记得带风油精。对皮肤很在意的MM千万记得带强力防晒霜,城市里用的那种大路货没用,要用很粘稠的那种,不容易被汗水化开,否则一擦就没了。一定要带一台GPS手机,基本免去没人问走错路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