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作家们和百度的战争
照理说,作为一个码工,怎么也算是码字工的同行,应当对作家们表示一下支持。但是我又是个开源免费的爱好者。为防止有人搞不大明白啥叫开源免费,我简单解释一下。简单来说,就是拿着自己的东西在那里叫卖,来吧都来看吧,白给不要钱,还送设计图。作为正常中国人,也许很难理解这种脑残行为。不过事实上,这一切真的发生了,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轰轰烈烈。
不过这让我的立场就尴尬了。唔,怎么说呢?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情拆开说吧。
1.百度有错么?
我没仔细看,不过依据我的推测,作家在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百度文库中之后,告知了百度,百度却没有积极的配合移除。实话说,这个比较符合我对百度的一贯认识。上次百度因为类似问题,还和盛大吵起来过。当时百度那位发言人的言论,让我颇为惊叹——这么好的人才怎么就没去中宣部或者外交部呢?
系统里有他人作品并不是原罪,但是别人告诉你,别收录,你还不当回事情就是了。想不被收录进去还要交钱,你当自己是中国黄页么?
另外做一个不负责任的猜测,说百度和此事无关,也未必完全无关。百度当年曾有要求其他公司购买自己排名,不买就把对方的关键词指到自己身上的记录。我怀着恶意的猜测,若是百度文库的产品经理发现自己产品没人用,找一堆枪手以普通用户身份上传也是有可能的。可惜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本段落仅供一笑,切莫当真。
2.普通人的态度?
我和女朋友说过这个事情,她的态度是,趁着百度没关,赶快上去看看。还看到一款百度和爱国者推出的电子书,等于免费看很多作品。于是感慨早知道不买kindle,买这个了。我坚决的劝下了她,这种擦边球是不稳定的,投资硬件实属风险,买下来谁知道哪天就白买了。verycd殷鉴在先,百度文库也难说的很——果然,没几天李彦宏出来说话,管不好就关。算不算数倒是另说,要是买了那个电子书,怕是又要担心能不能用了吧。
有便宜不占是很正常的思路,不过在占便宜前,先考虑一下这句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http://www.kaieconblog.net/2011/03/29/10343/)我觉得郭凯说的很好,你可能觉得百度很好,白看东西不花钱。这次你支持了百度,下次就有人搞软件下载中心,上面全是破解软件。再下次就有人搞不知道什么中心——
中国已经够山寨了,别搞的全国皆山寨,OK?
可能你说,我种地,我不靠脑子吃饭,搞不到我头上来。那也请你多想一步。搞死中国的作家,我们就只能看免费的社论。搞死了中国的程序员,我们就只能高价买别人的程序。你把中国做创造的都搞死了,你就等着老外涨价吧。山寨老外的?当WTO吃干饭的阿?WTO已经因为中国没有按约定开放出版市场提出抗议了(猛击这里:http://www.etu.net.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79),重复这么搞下去,还想不想出口了?
3.作家维权,结果如何?
我觉得,这是另一方面。百度固然有错,但是我却不看好作家的维权行动。如我上文所说,中国人现在的习惯就是,窃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对着这样的民众,我常有有力无处使的感觉。实话说,我是非常不看好维权的结果的。这种土壤中,即使一个百度倒下去,千百个白读站起来。
4.有什么建议?
别搞纸质书了,那个注定是昨日黄花。一本纸质书,作家能拿多少?一本电子书能拿多少?假定读者不变,作家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电子书定价可以达到纸质书的一到两折,而且没有什么前期费用。作为用户而言,家里堆一堆纸海也是浪费且不低碳的生活。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要弄纸质书。盗版问题?电子书是比较容易盗版,纸质书就不会受到电子盗版的冲击么?要真不会也没有这次事情了。而且,在一本书一两折的低折扣下,读者反倒会比较多。一本深入浅出MFC,我八年前买的时候是90,现在恐怕要到150上下。一两折只有20-30,买也无关痛痒。读者增多,作家收入还会增加。
不过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传统认为,花钱买一刀纸回去叫消费,天经地义。花钱买一本电子书就不好接受了,总想弄免费的。不过我得说——未来笼罩在迷雾中,一切都会变的,观念也是——
5.我为什么情何以堪?
因为我比较赞同开源运动的精神,所以也对保护版权的问题提不起精神来。
开源运动据说起于上世纪美国的嬉皮士文化,主要观点是,代码应当属于全人类,而不是被某个人圈起来贩卖牟利。开源运动开始之所以风行,是因为很多大学教授碰到了版权上的实际问题——版权条约禁止代码用于教学。最有名的例子是UNIX做了闭源限定后催生了minix,后者催生了linux。程序员必须阅读很多的源码,来增加自己的水平,而版权限制这点。
到了后期,很多大公司也开始支持开源运动。因为这一运动对上游和下游都非常有利,它只损害以版权牟取暴利的人。作为上游厂商,雇用一个熟悉开源系统的硬件程序员,就可以直接开发这一系统的硬件驱动。而不用像微软模式一样,雇用通过微软认证,并且和微软签署不可泄漏协议的硬件专家——这些人的工资中有相当部分是交给微软的保护费。使用开源可以直接的降低成本。而作为下游,则更看中开源系统代码透明,不容易植入有害代码(这点上,微软一直盛传被植入了后门,但是始终无法有力辩驳就可以知道),而且很容易基于自己的需要定制修改。中游厂商则是通过服务收取有限费用,而不是暴利。
实际上,版权从始至终,都是在保护创造作品的人的积极性。在软件业,开源运动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来激励创作者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的把东西保护起来。这让我们反思对影视产品的保护力度问题。软件业只享有20年的保护,而出版业,唱片业享有70年的保护。我们是否应当执行如此强力的版权保护政策呢?
问题归于出版领域,这篇博文(猛击这里: http://weiwuhui.com/4190.html )印证了我的想法。出版业的大头都在出版社这里,这才是使用版权赚取金钱的大头。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python源码解析读书笔记(四)——杂项
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
python源码解析读书笔记(三)——对象和函数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python源码解析读书笔记(二)——函数特性
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
python源码解析读书笔记(一)——内置对象
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
2011年3月24日星期四
不要问我你和妈掉进水里救哪个
先救老妈?只怕女朋友当场翻脸。但是先救女朋友?先不说老妈高兴不高兴,女朋友要知道你会如此对待父母,只怕也会质疑你会如何对待她的父母。所以这个问题就根本不能回答,或者说根本不要问。因为哪个回答都不是你想要的。
中国古代伦理中,这个问题倒是不难回答。百善孝为先,除了皇帝的女儿,有哪个跋扈媳妇敢问这种大逆不道的问题?只怕先是一个多言的罪名被休妻回家,回家还会被众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外国人如何回答我不清楚,我只问了thomas这个问题。当然,准确的说,是他老婆问的。但是他的回答很有意思,救年轻的。他老婆听了很高兴,然后thomas很二的加了个注解。如果你和孩子掉进水里,我就先救孩子......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外国人的普遍观点,不过这也代表一种观点——最大幸福理论。最大幸福理论关注的是结果,当一个冲突发生的时候,最大幸福理论的意见者总是选择获利人数最多的方案。例如一个正常的铁轨上有五个孩子在玩,一个废弃的铁轨上有一个孩子。你可以扳动扳手来决定死哪边,扳不扳?最大幸福理论者认为,扳!当然,会有另一个相反的理论跳出来。这种理论关注原因,当一个冲突发生时,他们总选择惩罚行为不正确的人。还是以铁道上的孩子为例,他们的观点是,那个孩子是正确的,所以,不扳!
应用在老妈和老婆掉到水里的问题上,最大幸福理论就很容易得到观点,保护剩余生命最长的人。当然,另一个理论就没法得出直观的结论,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老妈和老婆是怎么掉下去的。如果是老妈推老婆下去导致自己也下去了呢?关注行为的理论就能得到结论,救老婆。
相较于外国的两大观点,分别关注过程和结果。中国的理论更关注"关系",关系决定论占据了东方决策的主流。以双方的关系,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夫妻的关系,来决定每个人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从传统观点来看,媳妇敢和婆婆争重要性,无疑是忤逆犯上了。其最简洁的回答就是,媳妇可以再找,老娘只有一个。这个理论推广开,就是婆婆折磨媳妇,多年媳妇熬成婆的传统。这个传统的对错暂且不论,中国传统伦理那一套已经被我们彻底打倒了,还踩上一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文革平反后,中国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传统的儒家伦理体系现在是不受到什么重视了,只是在每个传统中国人的行事里面看到痕迹而已。
那么现下中国人的实际答案呢?救老婆。有意思的是,这个观点的形成并不是理论体系的指导和理论体系对现实的适应,而是彻彻底底的市场运作。由于一胎制的推行和中国传统重男思想的痕迹,所以中国男女比例严重畸形,男性人数远远大于女性。上面那句回答的实际情况就变成了,老娘只有一个,媳妇一个不到。所以聪明点的中国人都知道,养女儿,不要养儿子,儿子是个赔钱货。在这种情况下,男士们虽然碍于传统中国思想,都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在有意无意中,都照着这个实际答案做了。
所以由此产生的中国女性解放,不得不说带着畸形的痕迹。新中国的女性要求照着欧美靠拢,但是唯独不学人家的女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当然,中间要插一句的是,中国人也向来不注重培养年轻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个美国学生发表这方面言论还被死亡威胁。(具体看这里: http://internet.solidot.org/article.pl?sid=11/03/21/037231&from=rss )中国女性希望依靠丈夫,于是丈夫越有钱,有能力,就能吸引更多的女性。按照流行的话说就是,我宁可坐在宝马后面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然而中国女性在依靠了丈夫后,却不希望如传统一般受到夫家家庭的约束。当然,实际上夫家的约束还是会发生的,就形成了新一代的婆媳冲突。这和传统的恶婆婆折磨媳妇并不尽相同,因为婆婆通常不是折磨媳妇,而是关于儿子的具体问题上,双方不能达成一致。
好吧,回到原题。如果你正在恋爱中,或者婚姻中。就别问你的伴侣,我和你妈掉到水里你先救谁。你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对方一定会顾左右而言它。更神奇的是,我认识的人中,问过这个问题的人基本都受到了这个问题的折磨。所以,你最好不要问,而是祈祷这种问题永远不要发生。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关于IT雇员的一点话
技术上说,IT人员查资料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公司既不从中受益,也就没有为此支付薪水的必要。然而我们都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你招聘的员工,究竟是一个新手呢?还是一名领域上的专家。如果是领域上的专家,我得说这个技术上的说法是成立的。因为你在招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对方的身份。并且,可以合理的假定,对方基本不用去查找资料,或者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当然,实际执行的时候,偶尔还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过这就不重要了。
然而多数公司没有这样的好运,好运这个词包括招聘的价格和高昂的招聘运作过程。天天投简历尚找不到工作的人也许无法理解,一个公司要招聘一个靠谱的员工到底有多困难。在IT的某个子领域,例如某种数据库大规模集群性能优化。能够谈的上足够专家,有一定经验,从而避免大部分的学习和资料查找的人,在中国的人力市场上大约也就是几千人。平摊到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在上海的专家不足一千,不少还在大公司里。当一个公司真的需要一个能做事的人的时候,几乎没有可能找个专家过来,甚至在比较生僻的领域中连有一定经验的人都极为抢手。即便是比较通俗的java程序员,专家的招聘难度虽然不高,但是工作成本却不低。雇用一批专家来写程序是件很低效的事情。
大多数公司会雇用一批合适的人,这批人通常是高校毕业,有工作经历。这些经历可能是学校中的,也可能在小公司工作了一年。无论如何,他们会使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却绝对不能称作熟练。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写出工业化的程序,而且会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自我学习。也正是如此,公司支付的薪水也是非常低廉的。
好,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我认为对于这些普通员工,公司实际上是以降低价格的方式,来让他们为学习买了单。如果再要求他们不能在工作时间查阅资料自我学习,无疑是苛求。相反,对于这些尚未成熟的程序员,最好增加公司培训,以补充高级程序员的缺口。当然,实际执行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培养成本和违约问题,考虑一些比较可控的培养方式。在中国常见的情况是,程序员培养好了,人也跑了。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台湾朋友和我说的。虽然我们(指台湾员工和大陆员工)的能力差不多,但是台湾人,新加坡人拿的就是比大陆人多。有些人就觉得是有歧视,其实不是的。老板要求的是一个稳定的人来做事,他和我说好了两年不能离开,我就准备工作两年。他们老板我也聊过,的却向我抱怨过大陆这里招到人,培训好了人就跑了的情况。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小小聪明,造成我们的整体信用不佳。老板不敢用,也不敢培养大陆的员工,总觉得有一天会被他们放鸽子。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展到领域高阶职位就越来越难。很多东西必须是坐在那个位置上才会学到那些东西,就是所谓的"居移体养移气"。对于员工来说,长期在一些低端职位做一辈子,也是学不到高阶位置所要的东西的。大陆员工不比别人笨,但是人家一出来就做到管理者位,我们则是坐在了工位上。于是在此后几十年的人生长跑中,差距就越拉越大。
怎么办?我不是教人怎么办的,我只是说行业里面的一些现象。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approx无法升级问题的解决
其实,去缓存目录下删除Release和Release.gpg就好了,通常是在/var/cache/approx下面的debian/testing/下面,testing是你的/etc/apt/source.list中指名的发行。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乘飞机的几个提示
debian是什么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
社区的基础规则和原因
1.社区中的常规事务由个人申请,申请到的人全权处理问题。
2.在申请前,需要在社区公共平台呼叫请求。大致类似于"我要做某事了,有没有人在做或者能够提供帮助,请联系我"。
3.如果有人对贡献者所做的工作有异议,可以请求修改或者复议。
4.如果仍旧不满意,可以申请替换贡献者。经过全社区成员投票后就会变更贡献者。
5.如果不能明确归属的事情,或事情本身就比较重要,则由全社区成员投票。
6.如果具体操作者在不确定做法的时候,可以发起讨论和投票,获得社区意见。
为什么社区通常具有以上工作模式?
首先,社区的原则是自愿。通常社区是不会为个人的工作支付薪酬的。因此,谁愿意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质量,完全是不可控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社区事务是由个人申请的,因为并不能向社区中的具体人员指派工作。当一个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也只能由资深社区人员呼吁有没有人志愿解决,而不能强行分派。这是社区为各个软件公司所诟病的特性之一。
为什么申请前需要在公共平台呼叫请求?这样首先防止了工作冲突。尤其是上游发行一个新包的时候,如果没有呼叫请求(debian社区好像叫做ITP),就会出现两个打包者重复工作的问题。其次,如果前任因为某些因素放弃了继续处理,也许他能给你一些额外的帮助。尤其是兼容性问题上的帮助,这样比较有助于保障一致性。
为什么通常事务由申请到的人全权负责?因为一个事务会牵涉到非常多和复杂的细节问题。例如一个包的临时文件位置是使用/tmp还是/var/tmp,依赖库是使用gcc4.1还是gcc4.4。这些细节问题要一一搞定,社区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志愿者是个熟练的人,往往问题的决策会采用比较通用的方案,社区会无条件接受志愿者的方案。当志愿者的方案比较糟糕,或者至少说有待推敲的时候。如果有人用的不爽,就会提出异议,或者更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没人关心,那就让他去了。
为什么对于仍旧不满意的问题,只能替换贡献者,而不能强迫贡献者接受方案呢?因为,上文阐述了,贡献者是出于自己的自愿,来帮助社区的。强迫他们接受某个他们所不习惯的想法首先并不尊重他们,招致他们的强烈反感。其次,这些方案可能扰乱他们的工作思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志愿者愿意接受你的方案时自然好说。而如果万一他不接受,要使得自己的想法实现只有让全社区基本同意,你,或者其他人接替这个志愿者的部分工作。
为什么社区在决定性的问题上,采取贡献者民主投票的方式呢?因为,如前我们看到,社区的发展是每个贡献者提供自己的力量共同发展的。这样的社区一定会有不协调的情况。而让冲突升级,导致社区分裂,是不利于社区发展的。可以看到,社区是要讨好贡献者的。更多,更强力的贡献者,社区就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所以,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是征求最多贡献者的同意,让他们支持社区,愿意继续为社区作出贡献。并且期待不同意的贡献者,能够理性的作出一定妥协,接受社区的大多数意见。
当然,由于意见未能统一而倒置社区分裂的情况常有发生,尤其是社区同时拥有两位强势的领导的时候,并且他们的意见碰巧相左的时候。但是在大多数时候,贡献者会考量,自己是否值得为了某个意见放弃整个社区。考量的结果往往是接受社区的结论,但是保留自己意见。这种行为会保留社区中最多的人,并且可以期待剩下的人能够接受。这一原则,我们称为"尊重大多数贡献者"。而社区中,部分事物自主可决定的规则,只是因为社区假定你的行为会被大多数贡献者接受。
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在发展中采取了很多自主判断假设和市场机制。社区需要假定你的行为是被大多数贡献者所能接受的。社区假定你能够分辨什么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从而需要征求多数意见。什么是你不需要劳动社区帮忙的事物。在正常的世界中,我们的假定通常都是成立的。debian社区大部分打出来的包并没有人提出异议。对于社区中文名定名或者下一开发版代号之类的问题,通常也是社区协商确定后再行处理的。因此,我们的社区通常工作良好。但是在某些特例下,例如有人无法理解什么问题是重要问题,哪怕大多数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困难。或者,更进一步说,有人捣乱。在这些特例下,社区往往会陷入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国外经常有所谓"民主效率低于专制"的结论,就是这个现象的集中爆发和体现。
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debian社区争论摘抄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debian中文名的争议
起因是因为Jobinson在社区未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将wiki中debian的中文名称改为了"蝶变"。而后,wenheping告知了LIDaobing。后者是DD。LIDaobing将wiki还原,并且发起了社区讨论。他们之间的原文贴录如下:
----------------------------------------------------------------------------
(03:37:51 PM) Atlas Jobinson: 我想问你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维基被改的?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
(03:38:01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很晚
(03:38:11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因为我没有 subscribe 那个页面
(03:38:22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wenheping 告知的
(03:38:29 PM) Atlas Jobinson: 你可以看看我最早翻译于什么时候
(03:38:37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看到了
(03:38:40 PM) Atlas Jobinson: 2011-03-04
(03:38:42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10天前
(03:38:52 PM) Atlas Jobinson: 那说明什么问题?
(03:39:06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说明你在没有取得社区共识前
(03:39:09 PM) Atlas Jobinson: 还有,那个wenheping,是我在freebsd上得罪他了
(03:39:12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就修改了 wiki 页
(03:39:23 PM) Atlas Jobinson: 错,说明debian中文的参与者都不关心
(03:39:30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罗伯特议事法则
(03:39:34 PM) Atlas Jobinson: 连被人改了都不知道
(03:39:38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不要追究动机
(03:39:47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我们关心的是 ibus, fcitx, scim 的 bug
(03:39:50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不是这个
(03:40:04 PM) Atlas Jobinson: 是,我也更关心那些
(03:40:27 PM) Atlas Jobinson: 但实际上,这个修改已经过了十天,才有反应,都快两周了
(03:40:35 PM) Atlas Jobinson: 快成既定事实了都
(03:40:44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Debian 的运作不需要 wiki
(03:40:45 PM) Atlas Jobinson: 那假设我在其他地方修改呢?
(03:41:05 PM) Atlas Jobinson: 那你还那么看重维基的修改?
(03:41:08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Debian 的核心在于打包人员, DM, DD, ftp-master
(03:41:13 PM) Atlas Jobinson: 我知道
(03:41:15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那是错的
(03:41:17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我知道了
(03:41:23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我去纠正他
(03:41:28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仅仅如此而已
(03:42:02 PM) Atlas Jobinson: 如果两周是个争议期,恐怕这两天我都不会让你安心的,呵呵
(03:42:42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我真不知道你能跟谁合作
(03:42:53 PM) Atlas Jobinson: 我仅仅是表达意见
(03:43:21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你为一个社区做贡献是因为你认同这个社区的理念
(03:43:29 PM) Atlas Jobinson: 而且这手段是合理的,并没有在规则外。
(03:43:56 PM) Atlas Jobinson: 但谁能说他认同的观点就是该社区的观点呢?比如说debian不需要炒作?
(03:44:03 PM) Atlas Jobinson: 这是光晕效应
(03:44:14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如果你不认同这个社区的理念,个人建议还是创建自己的社区比较好
(03:44:30 PM) Atlas Jobinson: 可能你认同其他观点,但这个观点很可能是你个人观点强加给社区的
(03:44:33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比如在 维基百科
(03:44:55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如果这个观点有问题,你可以在 maillist 上讨论啊
(03:44:59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有何不可
(03:44:59 PM) Atlas Jobinson: 因为我没在debian社区中找到这一条
(03:45:14 PM) Atlas Jobinson: 也没人公开宣称这一条
(03:45:21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如果这个观点有问题,你可以在 maillist 上讨论啊
(03:45:55 PM) Atlas Jobinson: 那么,此条很可能就是你自己过于想当然的想法。
(03:46:08 PM) Atlas Jobinson: 观点是你的,是你应该发起这个 讨论,而不是我
(03:46:21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好的
(03:46:42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我直接把这些聊天记录发到 maillist 吧
(03:46:46 PM) Atlas Jobinson: 而你不也是没经过讨论就宣称:debian不需要炒作的么?你这不也首先违规在先了?
(03:46:49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你订阅了 maillist 么?
(03:46:59 PM) Atlas Jobinson: 我刚刚订了
(03:47:02 PM) LI Daobing (李道兵): OK
----------------------------------------------------------------------------
Jobinson自己的说明是。
----------------------------------------------------------------------------
自从我把debian维基上的debian改为"蝶变"之后,已经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cnbeta 51cto lupaworld oschina ylmf uusite等),希望如果决定不采用此名字,也不要错过这次宣传机会。从谷歌搜索,大家可以查看到相关评价。
----------------------------------------------------------------------------
个人观点。
首先,这件事情最核心的问题不是一个"debian中文该叫什么名字"的问题。而是"谁有权决定debian中文叫什么"的问题。debian的中文命名权应当属于为debian做出贡献的人。在实际的操作上,就是"社区事务由DD投票决定"。在未达成共识前不应贸然行动,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共识。如果每个人,或者特例点说,每个DD都有权独立决定debian的社区事务,那社区绝对会天下大乱。我们可以试想到,一个包一会叫这个名字,一会叫那个名字的情况。
如果今天,是DD集体投票决定debian的中文名字,哪怕我觉得不好听,也会尊重这个决定。因为这是一群为debian付出心血的人,由父母决定孩子的命名是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其他人,只能给出建议,征询社区认同。在社区未认同的时候,直接修改wiki,并且试图造成既定事实。这和在父母没有为孩子命名的时候跑到派出所给别人孩子登记命名一样,是滑稽且恶意的行径。
其次,debian在美国有48个镜像,德国有32个,法国有28个,台湾地区有13个镜像,中国大陆地区3个镜像。我不觉得没有一个繁体中文名阻碍了debian在台湾地区的应用,显见他们那里debian的发展远胜大陆地区。因此在debian没有出现德文法文繁体中文名之前,做点实际的事情。拿改名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实话说,和狗仔队降到了同一等级。
社区的发展靠的是民众的兴趣,和足够的工业基础。有民众的兴趣才会有足够多的人才,和足够多的贡献者。而有了工业基础,才有我们能够使用的一切。包括网络,服务器,乃至高级用户的工资,都来自工业。在不发展这两者的情况下,通过改名吸引眼球,也许能火一把。然后呢?我们可能会多出不少感兴趣的人,却绝少能增加一个DD,也绝少会增加用户和服务器。然后我们再改名?debian的核心在于,自由,稳定。因此debian才有dsfg的限制,和漫长的stable周期。我不希望如此的系统沦落到和海绵宝宝(简称X宝)一样的地步。
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hack comix for windows use gbk as filename code
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linux社区规模估量
debian的所有官方镜像有一个列表,具体在这里( http://www.debian.org/mirrors/list )。我利用wget下载了这个镜像,然后写了一个简单的脚本来处理这个文件。文件发布在这里( http://shell909090.com/debmircnt.py )。以下是结果。
United States 48
Germany 32
France 28
Taiwan 13
Australia 12
Japan 11
Great Britain 11
Canada 11
Portugal 9
Italy 9
Russia 8
Sweden 8
Spain 8
Czech Republic 8
Brazil 8
Austria 7
Bulgaria 7
Poland 7
Turkey 7
Netherlands 7
Hungary 5
Greece 5
Ukraine 5
Belgium 5
Thailand 5
Croatia 4
Finland 4
Lithuania 4
South Africa 3
Romania 3
Switzerland 3
Denmark 3
China 3
Korea 3
Slovakia 3
Latvia 2
India 2
Mexico 2
New Zealand 2
Indonesia 2
Chile 2
Slovenia 2
Iceland 2
Belarus 2
Israel 2
Argentina 2
Ireland 2
Nicaragua 1
Colombia 1
Uzbekistan 1
Kazakhstan 1
Estonia 1
Luxembourg 1
Moldova 1
New Caledonia 1
Hong Kong 1
Bosnia and Herzegovina 1
Venezuela 1
El Salvador 1
Singapore 1
Algeria 1
Norway 1
French Polynesia 1
Costa Rica 1
Malta 1
Bangladesh 1
360
这个列表有几个有趣的数据。首先是中国的排名,不算太差,三个镜像,在第30名上下,比香港的一个镜像好多了。不过考虑到香港的人口和中国的人口,让人有点笑不起来。其次是俄罗斯的排名,以8个镜像居于11位。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俄罗斯不使用英文,所以在俄罗斯流行的不是常见的英文发行版本。德国比法国多出四个镜像居于第二位,美国是debian的发源地,以48个镜像的惊人数量居于第一。世界全部镜像是360个,光是前三位的镜像数量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台湾地区以13个镜像居于第四,这到让人很是意外,居然比日本还多。
为了减少特殊性,我又选择了一种社区系统,gentoo。之所以选择社区系统,是因为这些系统更少用于商业用途,相对比较反映社区力量。对于gentoo,可以在这里下到镜像列表( http://www.gentoo.org/main/en/mirrors2.xml ),我也写了一个脚本( http://shell909090.com/gtomircnt.py ),结果如下。
USA 47
Germany 30
Netherlands 12
Ukraine 11
Canada 11
UK 10
Russia 10
Czech Republic 10
Austria 9
Portugal 9
Japan 9
Sweden 9
China 9
Poland 8
France 7
Brazil 7
Greece 6
Romania 6
Slovakia 6
South Korea 5
Bulgaria 4
Spain 4
Taiwan 4
Kazakhstan 3
Turkey 3
Finland 3
Ireland 3
Hungary 2
Switzerland 2
Denmark 2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
Iceland 2
Israel 2
Thailand 2
Argentina 2
Lithuania 2
Kuwait 2
Malaysia 1
Latvia 1
Hong Kong 1
Indonesia 1
Norway 1
280
这次就好多了,中国以9个镜像居于10位左右(具体是13,但是同样是9个镜像的国家比较多)。但是注意,这个脚本并不区分镜像类别。就是说,对于同一个镜像的ftp,http和rsync,会被计算做三个。我认为这从某个方面能够反应镜像质量,所以并没有严格区分(当然,得承认,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懒的写代码了)。美国依旧排名第一,德国居于第二,第三变成了荷兰。依然,头三名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左右的镜像。乌克兰和捷克的上榜让我颇为惊讶,这些东欧国家为何偏爱gentoo呢?法国只有7个镜像,看来在法国debian衍生系列比gentoo系列要流行的多。台湾四个镜像,香港一个镜像,都是比较正常的数据。
对比两个发行的不同排名,会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例如美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德国紧随其后。台湾地区和法国偏好debian系统,东欧和中国偏好gentoo。对此,我个人觉得有两种可能。gentoo和debian相比,对授权的限制更加松散,对系统的管理要求更加高一些。因此东欧和中国对gentoo的偏好,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地区偏好license限制更加多的软件,或者是这两个地区的管理水准更高?
当然,不排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gentoo社区规模比debian小很多,从而发生了涨落效应。gentoo的280个镜像很多被重复计算了,真实镜像大概就100多。比起debian实打实的360个二级镜像,还是太少了。因此,只要在一个国家中多加一个镜像,就很容易的排到很前面。从而引发随机涨落效应。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
关于日本地震,关于人性
我第一次有意识的观察人们对无预知的大型公共事件的反应,是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当时我在一家报社内做项目,看到周围有几个人跑了一下,也没有在意。过一会,QQ新闻跳出来,说四川发生地震,目前情况不详。我稍微提了一下这个事情,周围的人没有震感,就随便他去了。但是当晚据说就有几个记者去了四川,剩下的人也可以看到神情兴奋。是的,兴奋,而不是悲痛。说不上是高兴,但是兴奋之情是难以掩藏的。
第二次是智利地震,这次我在上海一家公司里面做事,一楼。新闻出来后,大家都是一脸笑嘻嘻的说,地球是不是进入震动模式了。然后地震伤亡数字出来了,大家看看,哦,死的真少,比汶川少多了。然后就散了。
第三次是日本海地震,这次还是这家公司。大家先也是笑嘻嘻的说地球进入震动模式的笑话,然后听说震源在海上,就纷纷去查海啸的问题。结论是上海一点事都没有,于是也就这样了。日本地震,中国历来是不发动官方捐款的。最多就是几个国家部门的领导象征性捐款一下。
也许有人该愤怒了,那是人命阿,你们怎么都笑嘻嘻的?实际上,这就是我想说的东西。人对于不关系到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危害,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有发自内心的焦急。对于在危害中死去的人,也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悲痛。除非他本人也深受其害。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告诉我,印尼海啸,你在那里完全不认识什么人,甚至都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就第一时间的发自内心的表示焦急和悲痛。我说,要么你是世界第一的圣人,要么你是世界第一的装逼犯。当然,曾深受其害者和各国领导人例外。
遇到突发灾害,人的第一本能反应,无一例外,都是兴奋。其实从生物进化角度不难理解。如果人类在突发的灾害面前不能保持高度的兴奋,来应对各种情况。人类早就因为适应不良而被自然淘汰了。因此在听到地震的消息时,神情兴奋的东问西问是正常反应。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正常的人类反应。如果灾害不会危及自己,过一会就淡了。如果灾害可能危及自己,会优先考虑自己怎么避难。当兴奋过去后,才会考虑是否应当对受害人有所表示,如何表示的问题。